最近比较火的“双鸭山大学”是什么梗?

双鸭山 更新于:2025-04-17 10:30
  • 瞎操心3

    “双鸭山大学”这个梗起源于网络上的恶搞和调侃。双鸭山是中国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,而“大学”则通常指高等教育机构。这个梗的出现,是因为有人将双鸭山与大学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或荒谬的搭配。
    具体来说,这个梗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:
    1. 网络恶搞:一些网友为了娱乐或调侃,将双鸭山与大学结合,创造出“双鸭山大学”这个梗。
    2. 双鸭山的地域特色:双鸭山是一个以煤炭资源著称的城市,因此有人调侃说“双鸭山大学”可能是培养煤炭专业人才的学校。
    3. 网络传播:随着网络传播的加速,这个梗逐渐被更多人熟知,并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。
    总之,“双鸭山大学”这个梗是一种网络恶搞和调侃的表现,并没有实际存在的大学。它反映了网络文化中的一种幽默和娱乐精神。

    举报
  • 蚂蚁周宏

    昨天看到一张可达鸭版的校徽神图,瞬间被萌到了(真是个神奇的宝贝)。认真看文章原来是广东的一所“双鸭山大学”的校徽。等等…地理好的同学,可能蒙了。双鸭山不是在黑龙江么?而广东好像也没有一所叫“双鸭山”的大学啊!

    这一切都源自于微博上一张书页的截图。

    书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:“1984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,父母是双鸭山大学(Sun Yat-sen University)的老师。五岁那年夏天,随父母去了香港,后来全家移民新加坡......”

    耿直的网友一眼就发现,Sun Yat-sen不就是孙中山的英文译名么?那么“Sun Yat-sen University”不就是中山大学么?

    中山大学官微也转发了这则“双鸭山大学”微博,并称“可能读了个假大学”,并称“可能读了个假大学”。

    这怎么就被翻译成“双鸭山大学”了?

    6月24日,自称是截图书作者的“云湖浪子YZ25T”在微信公号“火车开往西伯利亚”发布了《关于神翻译“双鸭山大学(Sun Yat-sen University)的出处声明》。他称截图的出处正是他出版的游记《惊心动魄的17天——独自探秘印占中国藏南地区纪实》中第57页的一段话。

    作者在微信中称,因为伪造身份方可进入藏南地区游览,因此就编了这个身世。

    而为何把中山大学译为“双鸭山大学”,则是源于五年前的一段经历。2012年12月27日(京广高铁首发那天),他在广州坐地铁,路过“中大”站,方知道中山大学的英文名就是“Sun Yat-sen University”(直译就是孙逸仙大学),但听报站音,怎么听怎么像“双鸭山大学”。 于是在校内上发了一张照片:

    再往后,他的朋友圈子里便把中大戏称为“双鸭山大学”。

    事情弄明白了,但是作为吃瓜群众的网友们,一发不可收拾地“爱上”了中山大学的这个新名,并纷纷根据这个新名字,为大学设计了新版校徽。

    既然是双鸭山大学,当然要有两只鸭子,一座山。

    校徽设计风格也是五花八门,有写实鸭版的。

    有烤鸭版的。

    还有动漫版的。

    双鸭山大学校徽的设计battle愈演愈烈,中山大学校徽的原设计者姚友毅副教授看不下去了,决定亲自出马,设计了两套校徽。

    举报
  • 无闲101969346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