顽皮蛋的妈妈2
原国防部长耿飚的长女,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,她选择出走美国,在离开时她发誓,给我三年时间,只要我没饿死,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!
主要信源:(双鸭山新闻网——耿莹:中国文化的守望者;环球在线——耿飚长女的“文化苦旅”)
耿飚这句话分量很重:“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。”
这句话不是漂亮话,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。
五十年代初,国家急需外交人才,周恩来总理把从没干过外交的耿飚叫来谈话。
耿飚只说了两句话:“坚决服从命令!不过我对外交工作一窍不通。”
周总理就笑了:“边干边学嘛。”
就这么简单,耿飚转身走上全新的外交岗位,碰到钉子就想办法解决,从没打过退堂鼓。
他的女儿耿莹,打小就不简单。
战火纷飞的年月里,爹妈顾不上她,小耿莹被寄养在老乡家。
等到耿飚回到延安,花了七天七夜才在一个裁缝家的草垛堆里找到浑身脏兮兮的女儿。
送到保育院待了一阵子,耿飚再去接时,小姑娘已经会说话了,第一句学的就是“我的爸爸是耿飚”。
接她那天,小姑娘排队站在保育院门口,看见耿飚蹲下身要牵她的手,警惕地把手背到身后,仰头问阿姨:“他是耿飚吗?”
直到阿姨点头,她才把小手递过去。
耿飚那会儿当场掉了泪,耿莹伸出小手替父亲擦眼泪,还不放心地追问:“你真的就是耿飚吗?”
找到女儿后,耿飚上哪都带着她。
羊皮缝的马兜子往马背上一挂,小耿莹就窝在里面跟着行军。
有回打仗前挖好战壕,警卫员把小耿莹安顿在安全的角落里,让她别乱跑。
这孩子真听话,蜷在那儿等久了,迷迷糊糊睡着了。
谁知一觉醒来,战壕里空荡荡,连个人影都看不到。吓得她满战壕乱窜找父亲。
正惊慌时,一个警卫员骑马奔来,一把抄起她就往外冲。
小姑娘趴在马背上,看到警卫员叔叔淌眼泪,天真地问:“叔叔你怎么哭了?”
警卫员眼睛死死盯着前方吼道:“闭嘴!”
事后才知道,警卫员是背着耿飚偷偷折返救她的,差点为此受处分。
而耿飚明知女儿丢了,却咬着牙没派人找。
多年后他跟女儿解释:“那些战士命都金贵得很,全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好兵,我不能拿战士的命换自己孩子的命。”
耿莹长大后,真正懂得了父亲当时的抉择。
虽然父亲官做得大,耿莹可半点不娇气。
大学毕业进了北京地质队,跟着队友钻深山找矿藏,这活一干就是十年。
她后来说起这段像野人似的勘探经历反而充满感激,是这份苦差事磨出了她后来遇到难处时的硬骨头。
再难的日子也压不垮她。
婚姻出问题,丈夫扔下孩子走了,耿莹照样挺直腰板,连声叹息都没在父亲面前漏过。
后来她硬是凭一股倔劲,从制药厂普通工自学考进肿瘤研究所。
所里让她养实验动物,她就安心把动物养得人人离不了手。
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,还挤出时间拿下本科和研究生学历,让人不得不佩服。
八十年代,她替几十年没回老家的父亲跑了一趟湖南老家。
坐卡车搭货车跑了一圈,亲眼看见有的老乡吃发霉米饭,有的全家合用一条裤子轮着穿,心里像压了块石头。
回到北京跟父亲一五一十说了情况,转身就跳进商海想给老家谋条出路。
没成想刚做出点成绩,正赶上中央下文件限制高干子弟经商,财产一夜封存。
换个人可能就趴下了,耿莹偏不。
年近五十的人,半句英语不会说,揣着护照就闯美利坚。
亲戚朋友没一个不劝她三思的。耿莹斩钉截铁地说:“给我三年时间,饿不死的话,我能横着走纽约街!”
头两月在街头摆摊卖自己做的首饰,用手比划着和客人讨价还价,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回。
哭完抹把脸照样出摊。
攒下第一笔钱,她动起卖中国画的脑筋。
这要感谢父亲耿飚。
小时候她迷上西方画,父亲二话不说全没收,回头抱来宣纸水彩,亲手教她画小鸡小鸭。
老将军说得明白:“中国人自己祖宗的东西都没学透,拿什么分辨外头的好坏?”
这段童子功帮了大忙,很快就有美国收藏家花两万七千美元买下她一幅画。
三年没到,耿莹果真在美国买了房子置了地,当初那句豪言掷地有声。
七十岁那年,耿莹又坐不住了。
她发现敦煌壁画在风化,传统皮影戏快绝迹,急得整宿睡不着觉。
奔波四年拉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大旗,2007年挂上牌就没闲过。
有人问她这把年纪还折腾图什么。
老太太答得干脆:“我爹那代人拼了命要老百姓过好日子,这个念头在耿家不能断。我干这些,就为了对得起老父亲他们用脚板丈量出的这片江山。”
对此您怎么看呢?
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